風衣怎麼合身?

什麼是合身?

「合身」並不是指一個「特定」的輪廓(或說剪影、與身體的相對位置...等),而是一個被容許的「範圍」,在該範圍內都可以被視為「合身」。

「合身」的範圍,通常由兩個層面來界定,首先是功能性的層面,就是指好的「舒適度」與好的「活動度」,畢竟衣服是為了服務人類而存在,削足適履是很荒唐的行為。

再來是美學的層面,不合身通常與邋遢、難看之類的印象綁定,但合身也僅僅只是不難看,不代表完美符合美學或風格的期待(即適合你),因為美學或風格還與比例、輪廓、細節、形狀...等更微妙的因素有所相關(有關風衣的風格構成要素,詳見此文章);然而,如果以合身作為基礎、在範圍內嘗試、並對細節加以調整,則能有效地接近美學上的期待(即風格),因此合身通常被視為美學或風格的起點

舉例而言,像是太寬鬆的服飾,可能滿足了功能性,但無法滿足美學,會被人們判定為不合身;購買小一號的鞋,雖然看上去滿足了美學標準,但腳上的痛覺也會不段提醒著你,這雙鞋不合身。

風衣怎麼合身?

肩部

肩部的合身,不同的袖子連接衣身的方式,會有不同的判定;首先,如果是插肩袖,這方面不需要被考慮,因為插肩袖從肩部到手臂是連續不斷的,可以想像它就像一塊布、或者一張斗篷一樣,自然的披落,所以沒有肩部的合身問題

上肩袖就需考量肩部的合身,而風衣、大衣一類物品的合身性,又與內層衣物的穿搭習慣與狀態有關,在紳裝領域,可以簡單區分為疊穿西裝與不疊穿。

疊穿的狀況下,風衣的上袖位置要在西裝上袖位置的外側,因為如果風衣上袖位置在西裝上袖位置的內側,除了會擠壓到西裝的肩部結構外(可能會導致西裝壽命的減少),美學上會在肩部、上臂處、鎖骨處等產生緊繃的痕跡,功能性上會導致難以穿脫、手臂難以活動、緊繃感...等;不疊穿的狀況下,風衣的上袖位置則以肩峰點作為參考,通常會落在肩峰點外側附近,目的在於不使布料緊繃、有稍微的空間餘裕而活動自如,因此如三角肌較大的人,可以考慮給自己更多的肩袖部空間。

另因為風衣通常在肩膀不會有內層結構(如墊肩...等),所以如果風衣上袖位置太過外側(相對於內部的輪廓而言),會造成風衣肩部末端、手臂上端垮塌與凹陷,基於美學考量,並不算合身;綜上,風衣肩部(上肩袖)的合身範圍,就可以大致被定義出來,而如果有時疊穿、有時不疊穿,那選擇商品時就得更加講究,已達到多功能性的目的。

袖籠

袖籠是衣服大身與袖子的接合處,因此袖籠做的好與不好(或者說與個人體型匹不匹配)會直接影響到手臂的活動(影響因素並非只有袖籠,附近的前後餘布等也會影響),而其中匹配度最為直觀的參考,就是就是袖籠高低及袖籠角度,袖籠角度較複雜暫且不談,袖籠高低即袖籠下緣與腋下的空間(袖籠上緣與肩部因為地心引力,已經重合)。

袖籠下緣與腋下的空間越小(袖籠越高),手臂向上擺動時就不受阻礙;空間越大(袖籠越低),手臂抬起至一定角度就會卡住、受阻,進而連帶整個大身被拉起。

袖籠的合身,並無美觀性之考量,只有舒適度、活動度之考量;原則上,高袖籠會比低袖籠好,但對於活動度的影響與增幅,呈現邊際效應遞減;而且袖籠再高也不適合高過內部服飾的袖籠高度(特別是西裝外套),相當於擠壓內部服飾的袖籠;袖籠太高接近腋下,空間不足,也可能造成束縛感與不適。

那風衣的活動度判定標準是什麼呢?我覺得可以參考Bespoke西裝的活動度作為標準,再加以妥協;Bespoke西裝應能達到雙手平舉時,「後領不離體、衣服不爆胸」(參考微博「西裝客」文章);風衣大衣時常作為西裝的外層,因此比西裝寬鬆是必然,活動度也可以稍微折衷;最後,風衣目前還是Ready-To-Wear居多,只能多去試穿然後矮個里挑高的唄(筆者心裡話:某B牌風衣TWD 8w/件,這價格可以Bespoke了呢)。

胸圍

胸圍部分的合身,至少要比內層輪廓(包括西裝、襯衫…等)的胸圍測量值還要大,而且為了活動度的考量,還要留有一點餘布(詳見「袖籠」一節的第一段),以供手臂前後擺動造成的活動拉扯;但也不能夠太寬鬆,太寬鬆會造成胸部背部多餘布料的堆積,美學上不合適。

對於Ready-To-Wear的風衣而言,胸圍部分的合身甚至不需要判定,因為尺碼本身就代表著「它穿在什麼胸圍上的人會合身(而風衣本身的測量值必定大於此數值)」,像是UK42或US42就代表該風衣適合胸圍42英吋(約106公分)的人,而EU52則代表該風衣適合胸圍104(52*2)公分的人;另外,合身都是有一定的容許範圍,如果測量值位於兩個尺碼中間,都試穿看實際上身效果最為直觀。

另外,理論上雖如上述,但就算是同廠牌同尺碼的RTW,亦要考量成衣打版時的版型設計,不同版型的實際胸圍測量值會不相同;如經典的版型會做的更寬鬆,可能設計時已先預設穿著者有疊穿之需求,而現代的版型會做的較修身,視覺上會更乾淨,但疊穿可能會太緊導致不適合疊穿;因此,如果穿著者本身的穿衣習慣多變,欲同時考量疊穿與不疊穿時的合身性的話,那綜合考量下的合身範圍會更窄、更有限制。

袖長

袖長部分的合身,在雙手自然垂落時,應該要比虎口高度高,且要比內層服飾的袖長低;袖長比虎口位置高的理由,是因為袖長如再更長,會影響到日常的方便性;袖長比內層服飾(包括襯衫、西裝...等)低的理由,是因為風衣本身就是最外層的服飾,而且具有保護的性質,比內層服飾更長能夠有效保護西裝與襯衫,讓它們的袖口減少磨損。

如果本身穿衣習慣不侷限於疊穿或不疊穿的話,為了多功能性,會有更多考量;因為內部疊穿一件衣服,肩部至少會有布料的厚度,如果是重結構的西裝(如Tommy Nutter、Edward Sexton...等這類風格)那更是有超厚的墊肩;肩部輪廓一旦被往上提升,袖子勢必也被往上拉,產生出袖長看起來縮短的狀況,進而露出內部服飾的袖口,因此合身的容許範圍就更窄了些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什麼構成風衣的剪影?